多年前的陽春版牛肉湯麵,附青菜與滷蛋一顆。 |
雖然我一直都有吃牛肉,但我是在一個不煮食牛肉的家庭長大的,
吃蟹,至今我仍覺得吃著麻煩,但至少偶爾有還是願意嘗嘗;
吃羊,不騷的羊肉得要機緣,也因為那股騷勁,始終我投降;
吃牛,可容易多了,牛肉麵或牛排館易尋,想吃總有地方去。
只是,我萬萬沒想到,有一天「牛肉麵」也能變成我的料理在家人心目中的最愛。
說到紅燒牛肉麵,這一次次的演進想來也算自然而然, 每次煮也常有不同的滋味。
最早期料理牛肉,其實還沒想到做成牛肉麵,最先試的是滷牛腱, 滷好後得放涼才能漂亮的切薄片出菜,滷汁只靠自己想像去添加,也蒙嘗過的人的不嫌棄。
接著,才開始嘗試用牛腩條煮紅燒牛肉湯。為了更豐富那一鍋湯,我開始在紅燒時加入蔬菜一起滷煮,有時也一起加滷豆干。但早期在一道滷煮胡蘿蔔、白蘿蔔時我發現一個問題:牛肉燒好了(鹹度適中),但是蘿蔔鹹透了,我想過一定是哪個時點出了問題。
之後,我讀了吳恩文的食譜,靠著他的「一鍋牛肉湯」作法,我的紅燒牛肉湯感覺真的到位了,用這個方式可收「清燉、紅燒」一次擁有之效,也才發現之前蘿蔔燒得太鹹的原因,也了解原來清燉牛肉湯其實配方很簡單就可以燉得很有滋味,而清燉後接下來完成的紅燒牛肉湯除了做成牛肉麵,還可以繼續變化(再變成咖哩牛肉或牛肉燴飯都很棒)。
也有一種懶人的半套做法。我在娘家附近的市場一家牛肉料理鋪買滷好的現成牛腱,用老闆娘熱心附贈的濃縮牛肉湯燒一鍋紅燒牛肉湯及青菜與豆乾等,待麵煮好了、加入滷好的小菜、鋪上牛腱切片、淋上牛肉湯、撒上蔥花,一樣好吃又有架式。
最近,我因為又讀了不同的食譜,而實驗了新的做法及增加調味,反應還不錯。
以往牛肉總要先川燙才用,現在若不覺得牛肉味道不佳,就只沖沖水而已;因為沒通過川燙程序肉尚未縮得緊實,所以切塊時會切得大塊一些;正式滷煮之前牛肉會先經過炒的處理,並在肉炒夠了時先與辣豆瓣醬及沙茶醬等充分炒勻後,再加入一起滷煮的全部食材;如果正好有牛骨時,會事先熬成高湯再來滷紅燒,或和全部材料就直接就加了水一塊兒燒。這方法做出來紅燒牛肉湯,帶點輕辣,味道更加濃厚,肉的口感也不同於以往。
紅燒牛肉麵也能帶便當(1):在家裝盒時麵先煮好、牛肉與蔬菜也先配好,牛肉湯另外包裝。 |
紅燒牛肉麵也能帶便當(2):在公司熱餐前先將牛肉湯加入、再一起加熱,最後撒上蔥花就OK囉。 |
關於我熱衷閱讀的「食譜」
「食譜」於我,通常是提點作用。
從書裡,我獲得體驗動力與念頭,調味輕重多半我有自己的感覺,材料也不絕對拘泥。我參考食譜,但不完全照走,因為必定有許多小細節能影響最終成果,例如:道具條件相同嗎?醬料使用完全相同嗎?手法與時點能完全複製嗎?
所以食譜對我來說,『提點』功能不小。
謝謝這些好食譜,也謝謝我可愛的家人的喜愛啊!
::::
這次的紅燒牛肉湯除了是最新改良版,還加了游家二哥親手栽的現採鮮筍,滋味更是不凡,趕緊記上一筆。
材料:
美國冷凍牛肋條(每包約1.5公斤)2包、胡蘿蔔3條、白蘿蔔中型1條、帶殼鮮筍很多、小洋蔥2顆、青蔥2支、牛番茄3顆、薑片8片、蒜頭8粒、八角4朵、紅辣椒2條、水適量(或牛骨高湯)
調味料:
沙茶醬5湯匙、辣豆瓣醬5湯匙、米酒約2杯、冰糖適量、醬油適量、橄欖油適量
作法:
- 胡蘿蔔、白蘿蔔、鮮筍等去皮(殼)後洗淨切滾刀塊;番茄去蒂洗淨後每顆切為八片;洋蔥去膜洗淨後對半切開;青蔥洗淨去頭後折成巴掌大小段用棉繩捆緊;老薑切片;蒜頭拍扁備用。
- 牛腩條以清水略沖後切成約3.5公分小塊備用。
- 熱鍋後倒入橄欖油燒熱,先將牛腩塊炒到上色,再加入沙茶醬、辣豆瓣醬拌炒均勻,並噴上適量米酒增香。
- 牛肉炒好後將全部備好的材料入鍋中,添入適量的水或高湯開始做紅燒滷煮。
- 待滷汁煮開時,加入米酒、醬油、冰糖,轉小火滷煮至完成。
Tips:
- 以往做紅燒時,我也習慣加辣豆瓣醬,這實在是牛肉麵的重要一點訣啊!
- 這套做法,因為同時用了沙茶醬、辣豆瓣醬,且用量比我原本使用還多,所以在醬油、冰糖的部分我會在滷煮過程中才添加,也不急著一口氣加太多,因為如果加太猛有時不好救回,酌量微調是我的原則,米酒的話就沒差,米酒會增香,就算加稍多了,在久滷過程中酒精揮發掉後就不影響囉!
- 最後上桌時撒上一小撮蔥花,視覺與專業度絕對加分,蔥花不可少!
- 因為這次煮得較多,而家用湯鍋又不夠大,所以不得已在「作法3」之後的滷煮是採二鍋同時進行方式克服,為求二鍋風味一致,洋蔥、青蔥、蒜頭、薑片、紅辣椒、八角等等辛香材料的份量也就多備了一些 (二鍋各為等量一份)。
- 這回第一次嘗試紅燒竹筍,結果令人滿意!不僅筍子本身入味恰到好處,湯頭更加鮮甜,吃起來整體口感更加豐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