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

【閱讀】自在的旅行。松浦彌太郎




走出家門外就是旅行的開始。
有這樣的意識,就能明白原來生活也是由旅行構築出來的。
不論地點遠近,或是否真是背著行囊遠行,其實都無所謂。
隨時保持走路、觀看、聆聽、感受、邂逅、觀察的心態,也是讓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加豐富的基本態度。
如果說旅行有分類,應該說只能分成到什麼空間旅行和在什麼時間旅行兩種吧!
 
這段旅行的定義,摘錄自《自在的旅行》,是松浦彌太郎今年的新書。
 

::::

 
本來,關於旅行的定義,就因人而異。
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旅行下註,沒有誰對、誰錯,只要自己想通了就好。
 
通常,會覺得說起「旅行」,至少要去個什麼特別的地方吧!
也許特別遠,例如:搭機出國,不然至少也要離開原本的城市;
也許特別不一樣,例如:異文化,可能是說著不同語言、過著不同的生活的地方;
或,至少讓自己從原本的狀態下抽離到完全不同的空間裡。
 
但,對於有家庭的人來說,旅行的執行是有壓力的。
不是不能,只是有顧慮的條件。
儘管已漸漸適應是否有旅伴的問題,但真正的壓力其實是時間與預算,尤其後項。
 
當閱讀這本書讀到這段旅行的定義時,對「有想望,但又有執行壓力」的我來說
無疑是「一種鼓舞,或說重新定義及看待旅行」這件事。

『走出家門外就是旅行的開始。』
能這樣做的話,的確讓「旅行」變得容易多了。
可以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,像當地人一樣的「生活」一樣的「遊逛」,
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裡,像外來客般「探索、再發現」不同的角落。
 
當自己有遠走高飛的念頭卻走不了時,不用停止最基本的白日夢,
但是,至少可以走出家門,在城市裡漫遊,管它有多遠或有多近。
至少,走出去了,生活處處皆風景,只是大小不同。


《自在的旅行》
是松浦先生在十二個城市旅行並在媒體連載後集結成書的。十二個城市中,包含了台灣的台北與台東,很自然的這二個城市變成閱讀焦點,尤其「台北」。

習慣在異鄉當故鄉般生活的他,來台北期間就住在大安區,經常小旅行的正是自己現住的地區(如:師大商圈、永康街、麗水街等),看著看著,就跌入自己生活週遭的感覺實在有趣味啊!

一起《自在的旅行》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