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【閱讀筆記】關於他們的愛情故事


我看【人間四月天】電視劇的延伸閱讀
一、【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愛情故事】劇本,作者~王蕙玲
二、【小腳與西服-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】,作者~張邦梅
三、【林徽音文集】,作者~梁從誡

去年我買了DVD,劇本是朋友送的,書是八十九年所買,當時未多看,不久都上了架。


::::



【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愛情故事】劇本



這次看DVD時,我搭著看著王蕙玲的劇本,一方面重溫劇情,一方面透過劇本看演員的表演功力,是另一種趣味。劇本上註記有時代背景、場景地點、出現人物、人物的台詞,透過編劇人物狀態描寫則可以看到演員個人的表現,例如:在某一個場景,在她說出某些話、做出什麼動作或表情時,是處在怎樣情緒或想法之下,這就是所謂的「內心戲」吧!


::::



【小腳與西服-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】



作者張邦梅喚幼儀姑婆,她的爺爺是幼儀的八弟,從作者形容自己的爺爺是如何的「愛」徐志摩,可以知道徐在當時是如何的被重視與推崇;作者透過與姑婆訪談,在書中述說了關於他們的婚姻故事及幼儀失婚後獨自奮鬥的處境。


::::


張幼儀的世界,不是一個單純裹小腳,嫁名男人的東方奇異世界,寫來供美國人獵奇觀賞之用,而是張邦梅透過血緣與歷史,去再經歷再認同她自己與幼儀的過去、心理與身體的刻痕。從張邦梅從小想大入美國同學的世界,到幼儀與徐志摩的訂婚過程,這些,都是張邦梅透過認同幼儀再來追憶自己的過程。這種二重奏,推而廣之,就使得「小腳與西服」的象徵,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發酵,擴大與穿透。

徐志摩畢竟是個詩人,竟能夠想出找明小姐於與幼儀在劍橋的家中吃飯(
小姐穿著一套毛料海軍裙裝,洋里洋氣,卻有雙擠在二隻中國繡花鞋裡的小腳),誘幼儀說出「小腳與西服不搭調」的話出來後,自己才尖叫:「我就知道,所以我才想離婚。」真是用心良苦。險被裹小腳卻是大腳的幼儀,在「洋里洋氣」的志摩看來,永遠是小腳的。

但這假想的小腳,何嘗不是徐志摩自己的?他順從家中的權威,取自己不愛的幼儀,把幼儀殘酷的看成只是傳統的女人;要離婚,卻還處處想要幼儀作徐家的媳婦;想自由戀愛,卻無法做一個負責的離婚男人與父親;在志摩洋里洋氣地與英國詩人吟遊的「西服」裡,「小腳」實在太明顯了。

反過來說,雖被看成小腳,幼儀後半生的覺悟,在歐洲的重生,獨立精明能幹,懂多國外語還有財經與服裝生意,乃至再婚等等,可說甚至已走在許多當時西方女性的前面。這個「小腳與西服」的顛倒,在志摩死前的日子裡,我們看得很清楚。
(以上文字為書摘,非茱利亞撰稿,特此聲明)


::::



【林徽音文集】~從書摘,認識林徽音



作者是林徽音之子,他說:『我的母親絕不是個柔弱的、少奶奶型的人。』他說母親應該是個新女性:獨立而自主、誠實而不矯揉做作。

一般人看到的是「文學的林徽音」;但在作者眼裡,母親更應該是個「建築的林徽音」。

梁從誡說:「能為她出這麼一本小小的文集,唯一的一本,使我欣慰,也使我感傷。」

欣慰的是~這本書是著手十年蒐集的集子是目前林徽因手稿最完整的一本。包括了她的文學作品~詩、散文、小說、劇本,以及建築學文稿;更精采的是收錄了她過往的私人書信,從少女留學時代,到晚年病榻終了一生。

在書簡的字裡行間,可以讀到這位詩人、才女的生活磨練、情緒掙扎和心路剖析。甚至她的情感世界~世人所樂於談論的與徐志摩之間的愛誼。

梁從誡感傷的,該是才情橫溢、聰慧美麗的母親有半生都在苦難中,「最好的年華,大半被消磨在動盪的生活和疾病中」,尤其是她在中國古建築上的研究,對傳統藝術的創新,充滿了情和才華,可惜長年的肺病纏身,只短暫的發了點光,「從而使她的成就與能力似不相稱。」

從小受教於母親的是~要「做自己
Be yourself」,因為她是一個對自己誠實,也對別人誠實的人。因此在這本集子當中,他藉由書信文學,把林徽音與徐志摩到底是一段怎麼樣的情感,誠實的呈現出來。例如他放入了徐志摩在墜機前四個月寫給林徽音的信,以及附上的一首詩<你去>;他放入林徽音給胡適的信,以剖析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情誼。

在梁從誡眼中,林徽音從來不是一般的母親,不會抱他、哄他,也不會說小白兔、大灰狼的故事,但是「她從小把我像對待大人一樣地平等對待,他看米開朗基羅傳,就跟我和姐姐說米開朗基羅蓋聖彼得教堂的故事」。

在梁從誡心中,母親選擇了父親梁思成是完全正確的,因為他們有「共同的建築語言」、「她嫁給了梁思成,我們不僅有一個『文學的林徽音』,還有一個『建築的林徽音』。」
(以上文字為書摘,非茱利亞撰稿,特此聲明)


::::


影響林徽音性格的因素

「童年的境遇對母親後來的性格影響很大」~
作者的外祖父林長民(宗孟)出身世宦之家,幾個姐妹也都能詩文,善書法。外祖父留學日本,英文也很好,在當時是一位新派人物。但是她與外祖母的婚姻卻是家庭包辦的一個不幸組合。外祖母出身富商家庭,容貌端莊,但是未受過教育、亦不識字的舊式婦女,不善女紅、不會持家,因此得不到丈夫、婆婆歡心。結婚八年才生下第一個孩子~林徽音。後來外祖父又娶了二房,外祖母從此過著與丈夫分居的孤單生活。

母親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矛盾之中,使她常感到困惑和傷悲。她愛父親,卻恨他對自己母親的無情;她愛自己的母親,卻又恨她不爭氣,她以長姐真摯的感情愛著幾個異母的弟妹,但是那個半封建家庭中扭曲的人際關係卻在精神上深深的傷害過她。可能是由於這一切,她後來的一生中很少表現出三從四德式的溫柔,卻不斷地在追求人格上的獨立和自由。

從這一段論述,印證了劇中的一些故事的發展~

是,林長民和徐志摩的婚姻幾乎犯著一個相同的「錯」,沒有配到一個他們自認為合適的伴侶,所以他們追尋著一種相同的自由。不同的是:張幼儀是受過教育的,特別在離婚後她進行著更多的學習、更有主見。

二是,生長在這樣的家庭、目睹那樣不堪的婚姻關係,讓林徽音就算愛著徐志摩,也不願意再釀出同樣的悲劇,所以她用她所能做到的方式離開徐志摩。

從書上照片不難看出林徽音真的是一位很特別的女性,她看起來美麗、聰明、自信兼具。
有興趣的人,可將此書找來一讀。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