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

【台中の日常】大麵|大麵焿


許多年前了,我寫過一回關於味蕾的記憶,嗯~其實是在回味記憶中關於故鄉的一些吃的記憶,也比較了那些心頭滋味在不同地方相遇時的差異。五月初我回了一趟台中,早起的隔天清晨走逛間忽然看見一個斗大的招牌,看版上大大的字吸引我走了過去,當時心裡有閃過前些日子才看過一集對台中人的專訪~"台中人吃太陽餅嗎?"也想著~"大麵焿是台中人的真愛嗎?"「在地ㄟ滋味」幾個字讓我買帳了,順勢坐下來吃個像個在地人的早餐先。😋

:::: 

清水米糕,不知道有吃過的人都習慣吃哪一家?
我們家都吃「王塔」。多年以前王塔的廚房就坐落在和我老家同巷子裡的前一條小巷底,窄小細長的店面則位在中山路近基督教會的這一頭邊間,對面是豐原客運與公路局車站,王塔隔壁是現已日漸壯大的喜利廉餅店,豐客車站旁再往前行,可到赫赫有名的清水紫雲巖(觀音廟)、鰲峰山。在王塔,筒仔米糕之外,我最喜歡的是乾麵,湯~最喜歡的是肉羹湯了!~這肉羹湯是不"牽羹"也不包裹厚厚魚漿的,是用赤肉絲裹粉來煮出滑的口感,添加了蘿蔔絲、紅蔥酥、沖入王家的湯頭、撒上香芹與調味,內用外帶二相宜(以前媽媽偶爾會喊小孩提著湯鍋去買個幾碗回來加菜)。


去外省人開的麵店呢~
就來吃碗牛肉麵、炸醬麵、榨菜肉絲麵...要論清爽~那陽春麵不免的得叫一碗來嘗嘗,經濟實惠又容易飽足,切盤小菜更是我的最愛,還有就是自製的炒辣椒醬,又香又辣愈吃愈過癮。我最喜歡被喊去切小菜來加菜了~豆乾、海帶、滷蛋、花干、滷花生、豬耳朵,切好了淋上香油灑上蔥花澆點辣油,想來就銷魂!這店位在往清水國小去的路上,離家稍遠一點,通常要騎腳踏車去,但就算走路去我也是很樂意的!😁



媽媽的簡單煮~大麵
在我小時候,有段期間的傍晚在王塔米糕店店外有少少攤的黃昏市集,對這裡的黃昏採買印象最深刻的是買"花蛤"、"歪嘴蛤",買這些除了能炒能湯,還有很喜歡的一味~大麵,加在大麵裡。說到這「大麵」呀~不知道是不是喜好的血統相傳!
😁  特別記得外婆也很愛這一味,久久一回的... 外婆偶爾會在市場買了生麵,然後不辭辛勞地直接走呀走呀的揣到我們家,讓媽煮來大家一起吃。😋(外婆家其實就在市場附近而已,我覺得她老人家一定是想女兒和外孫吧~很愛猜😆)  

:::: 

 
以前家裡煮的稱作「大麵(對,我們沒加 "焿" 這個字的,"大麵" only),麵條粗細就像常見的油麵那樣,屬於生麵條,顏色偏黃,帶著像鹼粽那樣的鹼味,煮好的麵湯不用粉水勾芡"牽羹"就自帶稠感(不是浠浠水水的那般);印象中調味也是簡單派的~媽有時自己炒紅蔥酥、有時取巧使用統一肉燥麵的肉燥油包(這肉燥油包是媽媽的心頭好做羹湯秘密武器,我現在也會直接買罐裝的,或久久自己炒一些用),心裡有數的鹽和味精,還會添點蔥段;海味就靠花蛤了。煮好後一碗捧在手,浠哩呼嚕吃得好不過癮啊!

台中的大麵焿,也是走簡單調味的~常見添加油蔥酥、蝦米、碎蘿蔔乾與韮菜...等,嘗起來雖有些近了記憶中的滋味,但~感覺有些兒"意有未盡"
😅😅😅
  • 麵條粗到根本是烏龍麵(讓我想起~怎麼到處吃的米粉湯的米粉都像清水的米苔目?!)
  • 鹼味稍顯不足,上餐的麵湯熱度都不是太足
  • 麵條煮得嫌軟爛(可能因為是像大腸麵線那般大鍋長時間熬煮的緣故),嘗起來有點失了個性
  • 幾疊招牌小菜上齊了後,倒讓人想念起在北部吃的鹹粥與小菜了




有些民間自由發起的街頭問卷問到~
  • 台中人愛吃太陽餅嗎?
  • 台中人愛吃大麵焿嗎?
  • 太陽餅這題幾乎是一面倒~幾乎全軍覆沒;
  • 大麵焿則愛與不愛都有。
其實美食這件事本來就很主觀,我就是當參考看待。而去年8月公布的「米其林餐盤(註)名單中,除了星級餐廳,還有30家店家列入名單,其中之一的就是台中的庶民小吃「英才大麵羹」,果然這一味蠻受關注的;而媒體盤點了台中的店家數,夯不啷噹地也有34家之多起跳,我嘗鮮的這家是其中之一。

 

 

姑且不論民調結果如何,我到店時七點出頭,佔桌數連我那桌約四五桌,之後空桌陸續坐滿來,外帶客也不少,也有端著旅遊指南找來的(說著還要喝羅氏秋水茶~不小心聽到的😁,我相信這的確是在地人日常的一部份,而這店看起來也頗有年代感的,做得簡單卻也做得長久店,一定有它厲害的地方呀!
 



🔰關於大麵焿」,我找到一個視頻,其中對於"鹼麵"與"大麵焿"的發展史有詳細的說明,直接聽他們現身說法再搭配畫面會是不錯的方式。連結~請按這裡
 
::::

One more thing...
Q:米其林星級、米其林餐盤、必比登推介三種差在哪?
A:簡單來說,你可以把《米其林指南》想成是是一個軍隊,
  • 得到「米其林星級」殊榮的餐廳,從一顆星星到三顆星星的等級,也可以被解釋成越多星星越被米其林評委推薦,大概就是上將、中將、少將的概念,也是《米其林指南》中的最高榮耀!
  • 「米其林餐盤」首見於 2016 年的《法國米其林指南》,它代表食材新鮮且細心準備的優質餐廳,值得推薦,只不過還不是星級餐廳,簡單來說就是還沒升上將軍的校官啦!值得一提的是,「米其林餐盤」是在宣布「米其林星級」的典禮當天,收錄於評鑑餐廳的紅色本本《米其林指南》當中。
  • 「必比登推介」,是以米其林寶寶為標誌,以推薦高性價比的餐廳為主,台北版的標準是 NT$ 1,000 元以下能夠吃到不含飲料三種料理的餐廳,這個範圍就很廣了,像是前兩屆的必比登有餐廳也有夜市小吃,就像是被賦予軍階的士官們,無論是怎麼樣的背景,只要美味好吃,受到評委的肯定都能夠加入這個名單內!
(資料來源:請按這裡


::::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